关闭→
当前位置:趣知常识网>母婴教育>学习交流>桃花源记中考题目预测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

桃花源记中考题目预测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

趣知常识网 人气:3.09W

《桃花源记》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,是《桃花源诗》的序言,选自《陶渊明集》。于永初二年(421年)作,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,没有剥削,自给自足,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,是当时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,是作者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,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,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。

操作方法

(01)中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,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。一天,他顺着溪水行船,忘记了路程的远近。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,生长在溪水的两岸,长达几百步,中间没有别的树,花草鲜嫩美丽,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。渔人对此(眼前的景色)感到十分诧异,继续往前行船,想走到林子的尽头。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,于是便出现一座山,山上有个小洞口,洞里仿佛有点光亮。于是他下了船,从洞口进去了。起初洞口很狭窄,仅容一人通过。又走了几十步,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。(呈现在他眼前的是)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,一排排整齐的房舍。还有肥沃的田地、美丽的池沼,桑树竹林之类的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,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。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,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。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,自得其乐。村里的人看到渔人,感到非常惊讶,问他是从哪儿来的。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。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(做客)。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。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,就都来打听消息。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,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,不再出去,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。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,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,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。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,听完以后,他们都感叹惋惜。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,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。渔人停留了几天,向村里人告辞离开。村里的人对他说:“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!”渔人出来以后,找到了他的船,就顺着旧路回去,处处都做了标记。到了郡城,到太守那里去,报告了这番经历。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,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,终于迷失了方向,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。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,听到这件事后,高兴地计划前往。但没有实现,不久因病去世了。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。

桃花源记中考题目预测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

(02)字词注释太元:东晋孝武帝的年号(376-397年)。武陵:郡名,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。为业:把……作为职业,以……为生。为,作为。缘:顺着、沿着。行:行走这里指划船。远近:偏义复词,仅指远。忽逢:忽然遇到。逢,遇见。夹岸:两岸。杂:别的,其他的。鲜美:鲜艳美丽。落英:落花。一说,初开的花。缤纷:繁多而纷乱的样子。异之:以之为异,即对此感到诧异。异,意动用法,形作动,以······为异,对······感到诧异,认为······是奇异的。之,代词,指见到的景象。复:又,再。前:名词活用为状语,向前。欲:想要。穷:尽,形容词用做动词,这里是“走到······的尽头”的意思。林尽水源:林尽于水源,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。尽,完,没有了。便:于是,就。得:看到。仿佛:隐隐约约,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。若:好像。舍:舍弃,丢弃,初:起初,刚开始。才通人:仅容一人通过。才,副词,只。行:行走。豁然开朗: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。然,……的样子。豁然,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;开朗,开阔明亮。平:平坦。旷:空阔;宽阔。屋舍:房屋。俨(yǎn)然:整齐的样子。之:这。属:类。阡陌交通:田间小路交错相通。阡陌,田间小路,南北走向的叫阡,东西走向的叫陌。交通,交错相通。阡陌,田间小路。鸡犬相闻:(村落间)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。相闻,可以互相听到。种作:耕种劳作。衣着:穿着打扮,穿戴。悉:全,都。外人:桃花源以外的世人,下同。黄发垂髫(tiáo):老人和小孩。黄发,旧说是长寿的象征,用以指老人。垂髫,垂下来的头发,用来指小孩子。髫,小孩垂下的短发。并:都。怡然:愉快、高兴的样子。乃大惊:竟然很惊讶。乃,竟然。大,很,非常。从来:从……地方来。具:通“俱”,全,详细。之:代词,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。要:通“邀”,邀请。咸:副词,都,全。问讯:询问消息,打听消息。云:说。先世:祖先。率:率领。妻子:指妻室子女,“妻”“子”是两个词。妻:指男子配偶。子:指子女。邑人:同乡(县)的人。邑,古代区域单位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九夫为井,四井为邑。”绝境:与人世隔绝的地方。 绝,绝处。复:再,又。焉:兼词,相当于“于之”,“于此”,从这里。遂:就。间隔:隔断,隔绝。世:朝代。乃:竟,竟然。无论:不要说,(更)不必说。“无”“论”是两个词,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“无论”。为:对,向。具言:详细地说出。所闻: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。闻,知道,听说。叹惋:感叹、惋惜。惋,惊讶,惊奇。余:其余,剩余。延至:邀请到。延,邀请。至,到。去:离开。语:告诉。不足:不必,不值得。为:介词,向、对。既:已经。便扶向路:就顺着旧的路(回去)。扶:沿着、顺着。向,从前的、旧的。处处志之:处处都做了标记。志,动词,做标记。处处,到处。及郡下:到了郡城。及,到达。郡,太守所在地,指武陵郡。诣(yì):到。特指到尊长那里去。如此:像这样,指在桃花源的见闻。寻向所志: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。寻,寻找。 向,先前。 志,名词,标记。遂:终于。得:取得,获得,文中是找到的意思。高尚:品德高尚。士:人士。也:表判断。欣然:高兴的样子。规: 计划。未果:没有实现。果,实现。寻:随即,不久。终:死亡。问津:问路,这里是访求、探求的意思。津:渡口。

(03)重要虚词 乃 (1)见渔人,乃大惊:于是,就 (2)乃不知有汉:竟然 为 (1)武陵人捕鱼为业:作为 (2)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:对 其 (1)欲穷其林:这 (2)其中往来种作:代词,代桃花源 (3)余人各复延至其家:自己的

(04)多词一义 (1) 缘溪行、便扶向路:沿着,顺着 (2)便要(yāo)还家、延至其家:要通“邀”,邀请。 (3)悉如外人、咸来问讯、皆叹惋、并怡然自乐:都 (4)此中人语(yù)云、不足为外人道也:说 (5)便扶向路、遂与外人间隔:于是,就

(05)一词多义 寻:①寻向所志(动词,寻找) ②寻病终(副词“不久”) 舍:①便舍船(舍(shě),动词,离开。) ②屋舍俨然(舍(shè),名词,“房屋”) 中:①中无杂树(“中间”)②晋太元中(“年间”) ③其中往来种作(“里面”) 志:①处处志之(动词,“做记号”) ②寻向所志(志,独字译为做标记。与所连用,译为:所做的标记。) 之: ①忘路之远近(助词,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可译为“的”) ②闻之,欣然规往(代词,“这件事”) ③处处志之(助词,补足音节,无意义) ④渔人甚异之(代词,"这种景况") 为: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(读wéi,动词,作为)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(读wéi,介词,对,向) 遂:①遂迷,不复得路(“最终”) ②遂与外人间隔(“于是”) 向: ①寻向所志(原来) ②眈眈相向(对着) 得: ①便得一山(得到,引申为看见) ②得其船(得到,引申为找到) 闻: ①鸡犬相闻(听见) ②闻有此人(听说) 穷: ①欲穷其林(形容词做动词,走到··尽头) ②穷冬烈风(深)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(贫穷) 属: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(类) ②神情与苏、黄不属(类似) ③属(zhǔ)引凄异(连续)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(通“嘱”,嘱咐) 其:(1)欲穷其林:这 (2)其中往来种作:代词,代桃花源 (3)余人各复延至其家:代词,代自己

(06)通假字“要”通“邀”,邀请 。“具”通“俱”,完全,详尽。

桃花源记中考题目预测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 第2张

(07)中考习题(2003北京市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)三. 文言文阅读(共10分)阅读《桃花源记》(选段),完成11—14题。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。11. 下面词语中“通”字与“才通人”中的“通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)。A. 通风换气 B. 政通人和 C. 通宵达旦 D. 博古通今12.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。(2分)(1)缘:_________________(2)俨然:__________________13.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。(3分)<1>渔人甚异之译文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<2>林尽水源译文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<3>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. 第2段中,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?(3分)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200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)四、阅读文言文,完成25—29题。(14分)(一)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。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25.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,虽“叹惋”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?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?(4分) 26.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?选择答案,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。(2分)A. 选文中加点的“俨然”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,“妻子”指的是妻子、儿女。B. 从这两段文字中,可以看出“渔人”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——进入桃花源——辞别桃花源。C. “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”,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”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、热情、好客。D. “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”一句中的“此人”指的是桃源人。27. 下面是陶渊明《桃花源诗》的节选,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,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。(3分)相命肆①农耕,日入从所憩。桑竹垂余荫,菽稷随时艺。春蚕收长丝,秋熟靡②王税。荒路暧③交通,鸡犬互鸣吠。俎④豆⑤犹古法,衣裳无新制。童孺纵行歌,斑白欢游诣。【注释】①肆:尽力。 ②靡(mǐ):没有。 ③暧( ):隐蔽。 ④俎(zǔ):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。 ⑤豆: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。A. 前面选文中“土地平旷,……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”一段文字,与《桃花源诗》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。B.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,如:“荒路暧交通,鸡犬互鸣吠”——“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”;“童孺纵行歌,斑白欢游诣”——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”等。C. 诗中的“相命肆农耕,日入从所憩”和选文中的“其中往来种作”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。D. 《桃花源记》是《桃花源诗》的序,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,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,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。 (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)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,完成12—16题。(12分)[甲]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(选自《桃花源记》)[乙]至于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,前者呼,后者应,伛偻提携,往来而不绝者,滁人游也。临溪而渔,溪深而鱼肥,酿泉为酒,泉香而酒洌,山肴野蔌,杂然而前陈者,太守宴也。宴酣之乐,非丝非竹,射者中,弈者胜,觥筹交错,起坐而喧哗者,众宾欢也。苍颜白发,颓然乎其间者,大守醉也。 (选自《醉翁亭记》)12.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,正确的一项是(2分)(    )A.山有/小口,仿佛若有光 B.有/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.至于负者歌/于途 D.往/来而不绝者13.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。(2分)⑴悉如外人悉: ⑵杂然而前陈者陈: 14.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。(4分)⑴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译文: ⑵宴酣之乐,非丝非竹。译文: 15.甲段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,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,即    ;乙段所选的原文中,有一千古名句表露了作者的情趣,这句话是             。(2分)16.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,正确的一项是(2分)(    )A.甲段“阡陌交通”中的“交通”与乙段“觥筹交错”中的“交错”两词的古义完全相同。B.“豁然开朗”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,“苍颜白发”暗示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。C.甲、乙两段文字语句错落有致。前者重在写景,后者重在写人;前者实写,后者虚写。D.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,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图。(2004·肇庆)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令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1.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:( ) A.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 B.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 C.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 D.①停数日,辞去 ②鸣声上下,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.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,虽“叹惋”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。3.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。 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译: (2006年上海市)C组(三)阅读下文,完成4-6题(7分)桃花源记(节选)①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。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、荚池、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②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;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4.本文作者是____(朝代)的文学家________(人名)。(2分)5.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。(2分)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译文: 6.第①段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,表现他们________的心情。(用文中的话回答)(3分)(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、升学考试语文试题(非课改区))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,完成19-26题(一 )(13分)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;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,便要还家,设洒杀鸡作食,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,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;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辞去,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!”19、从选段中理出“渔人”的行踪,在空格处填入短语。(2分)发现桃花源——( )——( )20、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。(2分)⑴悉如外人( )⑵便要还家( )21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(3分)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译文: 22、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, , ;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。(4分)23.如此美好的“世外桃源”,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(2分)答: (2006年徐州市)(一)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,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7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。(4分)(1)屋舍俨然:     (2)鸡犬相闻:     (3)咸来问讯:———— (4)皆叹惋:     8.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(2分)     【 】 A.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②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 B.①问今是何世      ②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 C.①不复出焉      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.①设酒杀鸡作食     ②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9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。(4分)(1)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 译文:                 (2)不足为外人道也。 译文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.下列诗(文)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(2分) 【 】 A.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 (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) B.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 (李白《行路难》) C.从今若许闲乘月,拄杖无时夜叩门。 (陆游《游山西村》) D.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 (陶渊明《饮酒》)(2006黔东南州(课改区))阅读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选段,完成文后各题。(8分)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 11、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。(2分) (1)屋舍俨然: (2)便要还家: 12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。(6分) (1)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译文: (2)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。译文: (2006年安徽省(非课改区)) 阅读下面文言文,回答问题。【甲】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隔绝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(节选自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)【乙】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,前者呼,后者应,伛偻提携,往来而不绝者,滁人游也。临溪而渔,溪深而鱼肥;酿泉为酒,泉香而酒冽;山肴野蔌,杂然而前陈者,太守宴也。宴酣之乐,非丝非竹,射者中,弈者胜,觥筹交错,坐起而喧哗者,众宾欢也。苍然白发,颓乎其间者,太守醉也。(节选自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)16.解释下列加点的词。(3分)  (1)悉如外人 悉:(  )  (2)无论魏晋 无论:(   )  (3)临溪而渔渔:( )17.翻译下面句子。(4分)(1)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译文: (2)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译文: 18.根据选段内容,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。(4分)  欲脱尘网,陶渊明志寄□□□□;  □□□□,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。19.【甲】【乙】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,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。(4分)答: (2006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题)(二)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按要求完成第11--17题。(14分)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渔人甚异之,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。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.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,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成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、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 既出,得其船·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者。11.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(任选两小题)。(2分) (1)落英缤纷 (2)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(3)便要还家 (4)及郡下,诣太守 12.下列句子中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(2分) ( )A.缘溪/行,忘/路之远近。 B.处/江湖之远/贝IJ忧其君。C.食马者/不知其能千里而/食也。 D.一鼓/作气,再/而衰,三/而竭。13.文中描写“世外桃源”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有哪些?(用原文回答)(2分)答: 14.用简洁的文字写出“渔人”的行踪。(2分)发现桃花源—→ —→ 15.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。(2分) 原文:黄发垂髫,并怡然白乐。 译文: 16.作者生活的时代,政治黑暗,战乱频繁,民不聊生,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“世外桃源”,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。(2分)答: 17.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,请用恰当、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。(2分)答: (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(课改卷))(一)(甲)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(乙)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 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。 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6.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。7.解释文中加点的词。交通: 户: 8.甲、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,不同的是,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,乙文则是 。9.乙文中与甲文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相对应的句子是 。10.概括甲文的大意。 (07重庆市,15分)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彷佛若有光,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1.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。 (1)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 (2)悉如外人 (3)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.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( ) A.仿佛若有光 B.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 C.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.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、晋3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(1)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 译文: (2)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。 译文: 4.“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”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;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是因为 。5.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? 答: (2007年云南省课改实验区高中(中专)招生统一考试)(二)(11~14小题,共l2分) [甲】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。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。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 [乙】陶潜,字元亮,少怀高尚,博学善属文。颖脱不羁,任真自得。尝著《五柳先生传》日:“环堵①萧然,不蔽风日。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,晏如②也。”其自述如此,时人谓之实录。(尝)曰:“令吾常醉于酒足矣。”其亲朋好事,或载酒肴而往,潜亦无所辞焉。每一醉,则大适③四融然④。时或无酒,亦雅咏不辍。性不解音,而畜⑤素琴一张,弦徽⑥不具,每朋酒之会,则抚而和之,曰:“但识琴中趣,何劳弦上声!” (节选自《晋书》) [注]①环堵:四壁。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。 ②晏如:安然自若的样子。 ③适:满足。④融然:和悦快乐的样子。 ⑤畜:同“蓄”。 ⑥弦徽:琴弦与琴徽,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。11.解释下列加点的词。(4分) (1)渔人甚异之 异: (2)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: (3)颖脱不羁 羁: (4)时或无酒,亦雅咏不辍 辍: 12.请从[乙]文中摘录出与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”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。(1分) 答: 13.从[乙]文看,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,他本人也不会抚琴,但与朋友相聚,他却“抚而和之”。他真的是在抚琴吗?结合全文看,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?(3分) 答: 14.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。(4分) (1)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 (2)但识琴中趣,何劳弦上声! (新疆乌鲁木齐2007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)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,完成17~21题。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,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弱有光,便舍船,从口入,初极狭,才遇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,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歼陌交通,鸠犬相闻。其中往 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,村中闻有此人,或来问讯,自去先世避秦时乱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不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其官所闻、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,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即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,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,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 ,不复得路。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,后遂无问津者。17.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,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( )A.渔人甚异之  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B.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 属予作文以记之C.太守即遣人随其往 安陵君其许寡人D.未果,寻病终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8.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1)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 (2)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。 19. 填空。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,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____ ______的世外桃源。从“__ ___”一句可看出,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,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。20. 文中最后写刘子骥“规往”,“未果,寻病终”,后无人“问津”,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?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

TAG标签:#桃花源记 #中考 #原文 #题目 #翻译 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