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→
当前位置:趣知常识网>母婴教育>校园生活>孩子出门“不合群”,家长很焦虑,但“不合群”有时候未必是坏事

孩子出门“不合群”,家长很焦虑,但“不合群”有时候未必是坏事

趣知常识网 人气:6.03K

简要回答

小区的游乐场里,随处可见孩子快乐身影,在游乐场的周围,是家长三五个聚在一起谈天说地。其实仔细的观察之下,会发现有的孩子能快速融入集体,有的孩子则静静的站在一旁成为旁观者。

很多被贴有“不合群”标签的孩子,其实很无辜
大人常常喜欢给孩子贴标签,“内向”“不合群”这类标签常常是大人主观臆断的。
孩子的家长也会因孩子的不合群而忧心焦虑。为了让孩子“合群”,家长会强迫孩子融入,用粗暴的孩子让孩子做出改变。
很多被贴有“不合群”标签的孩子,其父母也会因为忧虑有意无意的向孩子传递“你不合群”“你不擅长交际”的暗示。
久而久之,孩子会觉得自己的“不合群”很丢人,孩子为了保护自己而封闭自己。

孩子出门“不合群”,家长很焦虑,但“不合群”有时候未必是坏事

孩子出门“不合群”,有时候未必是坏事
家长要摒弃刻板思想,人的性格是没有完全一样的,孩子也是一样。
有的孩子就是好动,有的孩子则是喜静。擅长交际的孩子未必擅长观察,擅长观察的孩子可能更习惯做一个旁观者。
每个孩子都有其特有的性格特点,不可能做到千篇一律。
首先家长要明白“不合群”的孩子虽然性格偏内向,但内向的性格并不是缺陷,不爱说话不代表不善于交流,喜静不代表没有社交能力。
想要让孩子向上成长,家长不要守着固有思想向孩子传递消极观念。

孩子出门“不合群”,家长很焦虑,但“不合群”有时候未必是坏事 第2张

“不合群”的孩子,可能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
孩子“不合群”未必是坏事,家长也不必过度焦虑,孩子“不合群”的时候,他可能在思考,也可能在观察。
他正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自己的社交结构。
如果孩子能够一个人安静的看书、学习、玩游戏,家长就不要打断他,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。
家长不仅仅是衣食父母,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,和孩子一起发现不同领域的奥秘,引导孩子和一群志同道合之人交朋友,共同成长。有些孩子不是简单的不合群,社交的确处于弱势,这个时候家长还是要干预的,干预讲究的是方法,不能对孩子起到错误的引导作用。

孩子出门“不合群”,家长很焦虑,但“不合群”有时候未必是坏事 第3张

孩子有哪些行为,说明孩子的确在社交上处于弱势呢?
不会对他人说“不”,在很多家长的心中“召之即来挥之即去”的孩子,是乖巧听话的好宝宝,但事实真是如此么?
在人际关系中,说“不”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手段。
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从来不会拒绝别人,从来不说“不”,对待别人的指令不敢越雷池一步。
这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,因为孩子不会说“不”,说明他在社交中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,时间一长会变成妇孺可欺、唯唯诺诺的性格。
自私自利、暴躁固执,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是“小霸王”,很多家长还沾沾自喜孩子能力强,在外面不吃亏。
但是试问,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人,还会和他一起玩么?
如果孩子在外面一言不合就发脾气,动不动就动手,千万不要不当回事。小孩子做错事情,大人可以原谅。长大之后,发脾气可解决不了事情。
边缘型性格,孩子不合群主要分为主动还是被动。如果是主动不合群,说明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如果孩子是被动不合群,那说明孩子不仅仅是性格内向了,这类孩子常常是边缘型性格。他们在家里和大人沟通无障碍,出门和同龄人想交流又找不到切入点。
总是听别人说话,看别人玩,这就是社交弱势的表现。这时候家长就要科学干预了,帮助孩子找到和他人交流的入口。

孩子出门“不合群”,家长很焦虑,但“不合群”有时候未必是坏事 第4张

发现孩子社交弱势,家长可是试试这么做
学会放手,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不会社交,之所以不合群,和家长大大包大揽有关系。
在家里孩子想要的,不用说家长就能满足,时间一长孩子就缺少了沟通和交流的能力。
家长要学会放手,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做。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,只要他是一个独立自强的人,内向一点儿又何妨。学会正确引导,很多家长发现孩子“不合群”之后,会心理不舒服,有的甚至认为是其他孩子孤立自家孩子。
有的家长会说:走,咱们不和他们玩。看似帮助孩子解决了当下的困境,却也埋下了孩子懦弱逃避的隐患。
孩子不合群的时候,家长要科学引导,先要了解孩子是想融入却不知该如何融入,还是只是想作为一个旁观者。大人不要用自己的思维,去评判孩子的世界。
结束语:
孩子“不合群”没有那么可怕,家长要重视不能偏激。
先要了解孩子属于那种性格,多给孩子一些陪伴,发掘孩子的长处,科学引导,相信他会成为一个阳光自信的人。

孩子出门“不合群”,家长很焦虑,但“不合群”有时候未必是坏事 第5张
TAG标签:#合群 #坏事 #家长 #未必 #